close
下肢,血管,血栓,血管病,患者

提問: 關于血管病變 問題補充: 我母親得糖尿病已經有8-9年了,去年她腳低血管病變,有一個洞,醫生建議她打胰島素,治療了8個月還是沒有完全好會經常發炎種起來,請問是什么原因?還有能跟治嗎? 医师解答: 老是腿腳不舒服不利索——警惕“下肢血管病變” 相信生活中這樣的感覺不乏其例:你自己或父母或親友常抱怨為何腿腳老感到發冷、麻木,走路時還時不時會出現“一翹一翹”的情況,或者有時路走多了整個臀部和下肢常會酸脹、乏力和疼痛。隨著病情的發展,常常即使不走動的靜態下也會出現足趾、足部或小腿的持續性疼痛,在夜間則尤為劇烈。 “一翹一翹”,醫學術語稱之為“間歇性跛行”。倘若你已年屆中年或已步入老年,醫生往往就會考慮這些癥狀是否和人體下肢血管病變有關了。因為有統計資料顯示,目前我國60歲以上血管病變的發病率高達79.9%,而70歲以上的發病率則幾乎接近100%。下肢血管分動脈、靜脈,中老年人下肢動脈的常見疾病有動脈硬化閉塞癥,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我國華東地區曾做過抽樣調查,發現在55-70歲人群中,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發病率已高達17%。 下肢血管病變并不少見 下肢靜脈發生病變通常有深靜脈血栓、靜脈瓣膜關閉不全、原發或繼發靜脈曲張、外壓性壓迫、先天發育異常等,其中以深靜脈血栓最多。下肢深靜脈血栓是由于血凝塊堵塞深靜脈,導致靜脈回流嚴重受阻,從而使受堵塞的肢體其遠端如足部足趾部等處會產生明顯的腫脹疼痛。患者除了行動不便外,最危險的并發癥是血栓脫落至肺靜脈導致肺栓塞,常會致人死亡。據統計,美國每年約有50萬人患該病,三分之一以上的患者可能會發生肺栓塞。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則是由于動脈粥樣硬化性斑塊、動脈中層變性和繼發血栓形成而逐漸產生血管管腔狹窄、閉塞,侵犯下肢動脈,從而產生下肢缺血等一系列癥狀。當然,狹窄、閉塞的動脈還可見于身體其他大中型血管,如頸動脈、腎動脈、鎖骨下動脈、腹主動脈等,而一旦腹主動脈下端或髂動脈發生閉塞,病人就會出現行走后整個臀部和下肢感到酸脹、乏力和疼痛的情況。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4個漸變階段 不過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產生和發展也有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醫學上一般將其分為4個漸變階段: 輕微主訴期:患肢輕度涼、麻,活動后易疲勞。 間歇性跛行期:活動后患肢出現疲乏無力、痙攣、疼痛等癥狀,休息1-5分鐘后癥狀迅速緩解或消失,可以繼續行走,而在行走相同距離后再次出現上述癥狀。 靜息痛期:由于動脈狹窄或閉塞嚴重、側支循環不足,使患肢在休息時也感到疼痛、麻木和感覺異常,常需站立或抱足而坐,徹夜難眠。 組織潰瘍壞死期:肢體慢性缺血、組織營養不良基礎上可以發生經久不愈的缺血性潰瘍或干性壞疽,合并感染時可有濕性壞疽。糖尿病患者更易加重血管病變的發生,產生濕性壞疽和繼發感染的危險性更大。 下肢血管病變愛與中老年結緣 人們也許要問,為何人體下肢血管病變老愛和中老年者結緣呢?早在十九世紀中期,國外醫學專家就曾分析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三大成因,即血流滯緩、靜脈壁損傷、血液高凝狀態。這些成因無疑在中老年尤其是老年人群體中顯得尤為突出。通過對我院近年來數千例下肢動脈、靜脈疾患病人的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檢查結果分析,絕大多數患者還合并有腦梗塞、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有的還有手術史,這些無疑都是血管病變的高危因素。 風起于青萍之末,以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為例,前期的輕度動脈狹窄,并不立馬就會引起血流動力學的改變,因而病家的肢體缺血癥狀往往并不明顯,或者常在劇烈活動時才會發生短暫性的缺血癥狀。倘若存在著高危因素的患者能盡早進行檢查,明確診斷,凡處于輕微主訴期和間歇性跛行期的患者,通過抗凝、祛聚或擴血管藥物治療,促進血液流動,并輔以適當的步行鍛煉以增強下肢組織對缺血的耐受力,促使閉塞動脈周圍側支血管的形成和開放,最起碼都能緩解病情。 倘若掉以輕心無疑就會坐失良機,一旦進入靜息痛期和組織潰瘍壞死期,下肢血管明顯狹窄后勢必將導致肢體重度缺血,造成患肢劇痛甚至壞死,嚴重影響生活質量,那就得盡快選擇血管外科手術了。同樣,若處于靜脈血栓早期,也可通過溶栓疏通血管,或者安裝靜脈濾器防止栓子脫落造成肺栓塞來“防微杜漸”,以延緩病情的惡化。 “驗明正身”是第一步 不管采取什么治療辦法,其前提必須是要有精確可靠且便捷高效的檢查以“驗明正身”。對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和深靜脈血栓的檢查,以往常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該檢查需要行血管穿刺或插管,操作相對復雜,費用高,有X線輻射,并存在感染、插管意外、血栓脫落、造影劑過敏等潛在危險。隨著醫療設備的發展,近年來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則成了更為理想的檢查手段。 MRA無X射線輻射、操作便捷、安全準確。超大范圍的掃描可以顯示全身大血管,還可顯示血管周圍組織情況,對鑒別血管狹窄是由腔內原因引起還是腔外原因引起的甚為有效。動脈多行增強掃描,10分鐘可完成檢查。靜脈多行平掃,時間較動脈檢查稍長。MRA不僅適宜于慢性動脈閉塞患者,還非常適合急性動脈閉塞或急性靜脈血栓患者。 以滬上最早引進磁共振檢查設備之一的華東醫院為例,迄今已先后為不下5000名的患者進行過磁共振下肢血管檢查,某位84歲的高齡患者,因慢性下肢動脈閉塞,造成整個右下肢血流中斷,肢體疼痛且皮膚蒼白,極為痛苦,輾轉多家醫院后,在我院經MRA檢查才終于明確了血管阻塞部位,當即由血管外科實施腔內手術治療后痊愈,老人極為滿意。又如,有一位女士乘飛機10余小時后出現左腿腫痛,經MRA靜脈檢查,才證實其股靜脈內已有長條狀血栓形成,經及時溶栓治療,癥狀終于消失。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某病人長期腿腳不便行動困難,以往一直被診斷為是腰椎間盤突出,但多種治療均無效,MRA檢查后發現,原來是左側髂、股動脈閉塞,病因一找出,通過人造血管旁路術后,既往癥狀明顯好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ml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